1、鹵素燈的玻璃外殼中充有一些鹵族元素氣體(通常是碘或溴),當燈絲發(fā)熱時鎢原子被蒸發(fā)后向玻璃管壁方向移動,當接近玻璃管壁時鎢蒸氣被冷卻到大約800℃并和鹵素原子結合在一起,形成鹵化鎢(碘化鎢或溴化鎢)。鹵化鎢向玻璃管中央繼續(xù)移動,又重新回到被氧化的燈絲上,由于鹵化鎢是一種很不穩(wěn)定的化合物,其遇熱后又會重新分解成鹵素蒸氣和鎢,這樣鎢又在燈絲上沉積下來,彌補被蒸發(fā)掉的部分。通過這種再生循環(huán)過程,燈絲的使用壽命得到了大大延長,幾乎是鎢絲燈泡的4倍。
2、鹵素燈由于燈絲可以工作在更高溫度下,從而得到了更高的亮度,更高的色溫和更高的發(fā)光效率。
3、鹵素燈泡能以比一般鎢絲燈泡更高的溫度運作,它們的亮度及效率亦更高。不過在這溫度下,普通玻璃可能會軟化,因此鹵素燈泡需要采用溶點更高的石英玻璃。由于石英玻璃不能阻隔紫外線,故此鹵素燈泡通常都而需要另外使用紫外線濾鏡。
4、普通鎢絲燈泡具有很多的優(yōu)點:簡單、成本低廉、亮度容易調整和控制、顯色性好(Ra=100)等等,但同時也存在著許多致命的缺點:如使用壽命短、發(fā)光效率低,一般只有6%可轉化為光能,而其余部分都以熱能的形式散失、色溫低(2700-3100K)。鹵素燈泡則在保留上述優(yōu)點的基礎上大大改善了這些缺點。